工作动态Academic

  • 近日,中国海洋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朱玥教授课题组与国内外合作者在Nature Communications和Advanced Energy Materials上分别发表了题为“A Fast-Charging/Discharging and Long-Term Stable Artificial Electrode Enabled by Space Charge Storage Mechanism”(一种基于空间电荷存储机制实现长循环和快速充放电的人工电极)和“Probing Electronic Structure Changes in Cobalt Oxalate Anode for Lithium-Ion Batteries”(探测草酸钴锂离子电池负极的电子结构变化)的合作研究成果。随着电动汽车和便携式电子设备的快速发展和大规模生产使用,开发具有大容量、快速充电和超长稳定循环能力的锂离子电池是目前储能领域研究的重点之一。转换型电极材料具有极大理论容量,但其所涉及的电化学反应往往非常复杂。在此背景下,探索该类材料体系在运行状态下电子结构的变化并解析其在电化学反应中的关键作用,对于设
  • 为提升大家对实验安全和防护的意识,实现学院与学院之间优势互补、共同提高,5月9日上午,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党委副书记呼双双、实验中心副主任孙峰组织学院师生党员共同参观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林洪教授实验室,开展实验室安全管理及安全文化建设经验交流。在参观实验室过程中,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隋建新教授详细讲解了实验室的历史发展、信息化建设、开放共享以及实验室安全管理等方面的情况。随后,隋建新教授以PPT讲解形式向参观人员展示近些年来实验室管理的新举措和新成果,并和学院师生就实验室安全管理过程的痛点和难点进行了深入交流,为学院师生在实验室日常安全管理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提出了宝贵的意见和建议。本次交流活动的成功举办彰显了学院对实验室安全工作的高度重视,也为学院实验室安全的制度化建设和改革以及实验室安全文化建设工作提供了有力支撑,为解决实验室安全管理的难点痛点问题提供了很好的经验和宝贵的思路。文:史滨恺图:刘建阳
  • 2024年4月9日,上海交通大学长聘教轨副教授,复旦大学青年研究员,国家海外高层次青年人才计划获得者,科技部十四五重点研发计划青年科学家蒋昆受邀来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作“CO2电还原反应中的原位谱学电化学和电解池器件研究”的学术报告,报告由高分子材料系主任黄明华教授主持。电催化二氧化碳的还原反应,因其条件温和可控,且能得到更高附加值的工业产品,如一氧化碳、乙醇和烃类产物,从而实现对可再生能源的高效转化和存储,近年来受到全球的广泛关注。然而,该反应中涉及到反应物、中间体和气/液相产物在固、气、液三相界面上的吸脱附和传质过程,如何厘清其复杂的反应机理和C1、C2+产物的生成路径是当前的主要机理研究挑战。蒋昆总结了前期的第一性原理计算和多种电化学原位谱学方法的联合应用技术,包括表面增强红外光谱(ATR-SEIRAS)、拉曼光谱(EC-Raman)、X-射线吸收谱(XAS)、差分质谱(DEMS)等,详细介绍了在CO2电还原反应机理和催化材料构效关系方面取得的研究进展,从分子水平上阐明了电极结构和表面物种随电位扫描的演变变化,并将阴极局部反应环境变化与CO2电还原产物分布进行了系统关联,还介绍了基